电视节目包装的人性化魅力
——从江苏卫视《绝对唱响 名师高徒》包装制作技巧说起
本文由影视包装巨匠官网收集整理,来源于互联网!电视包装模板 影视包装模板 电视栏目包装模板 电视节目包装模板 电视片头模板 ae片头源文件 电视栏目包装 电视栏目整体包装 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务请注明出处!更多影视包装行业资讯了解http://www.zbsc.net/article_cat-4.html
2009年江苏卫视•雪碧《绝对唱响 名师高徒》(以下简称《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是地方卫视同时段收视的佼佼者。在“选秀”节目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之际能取得如此成绩,除了节目形式、当红主持人、一线明星参与等因素外,节目包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形象的可识别性
节目Logo是最基本的形象标识,出现频率最高,影响最大,冲击力也最强,是包装中的重要元素。2009年《绝》由江苏卫视和雪碧联袂打造,醒目简洁的Logo演绎既传达出雪碧的商业信息,又力求生动、富有美感和艺术气质,让观众过目不忘,深入人心。
如何通过简约又不呆板的方式让喜欢这个节目的观众容易接受且一目了然?这个问题困扰了设计师很长时间,在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比例与节奏、变化与统一的原则基础上,在“玩”和“听”字上下功夫,设计出了比播出时更炫、更复杂的字体。但由于考虑到“玩音乐听我的”是落版字体,“炫”和“复杂”很难在落版5秒时间内传达出应传达的信息内容,于是就“折中”到播放时的字体,既个性又单纯。
二、色彩的亲和力
色彩表达情绪、情感、意图乃至对整个综艺节目的诗意把握,对观众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009年《绝》的包装制作主要基于绿、蓝、黄三种颜色。绿色容易给人以生长、旺盛和繁茂之感,渲染了一种强烈、激情、欢乐气氛,但在包装中绿色运用过多易导致平庸之感。所以,与2008年《绝》包装相比,2009年更多选用了蓝绿色搭配。蓝绿色效果更鲜亮,让节目风格更清晰、节奏更明朗、韵律更欢畅。除此之外,2009年《绝》包装还选用了偏绿的黄色,黄色是色彩中的贵色,光感最强,在给观众带来清爽感的同时也更富于时尚感。
随着受众本体意识的逐渐加强,《绝》的包装愈加重视不同的年龄段的受众对色彩的偏好问题。《绝》的收视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对色彩有着自己的主张,鲜艳的纯色组合对于他们来说显得过于简单幼稚。由于充满着梦幻与希望,憧憬着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明天,他们更青睐高、中纯度的色彩组合,这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和善于思考的心理特质。
在2009年《绝》包装中,为了做到色彩协调、抢眼,但不刺眼,与节目基调吻合或相互补充,设计制作人员在对比色之间求协调,在调和色之间求变化。在强烈的个性对比中,《绝》的包装作品色彩协调统一,显示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形态。通过色彩强弱和轻重等差异关系,产生了活力,引起了视觉上的兴奋与心理上的美感,达到了一种优美、稳定的色调,更符合人性的审美需求。
三、声音的亲近感
《绝》是“音乐本位”节目,对声音设计的要求很高。如概念启动《玩音乐篇》中,“玩”是该片的核心。这种“玩”音乐的状态既彰显了“雪碧”一贯时尚活力的品牌个性,又符合2009年《绝》的节目定位,实现与观众“零”距离。
声音设计中,解说词力求简洁,朗朗上口,保持相对的长久与稳定,观众过耳不忘,常听常新。2009年《绝》包装中,在落版前都有“玩音乐听我的”解说词,清晰、明朗、一致,颇具识别性。除简洁外,解说词还要有配合画面、传递信息、塑造形象、渲染气氛的作用。
音乐中的节奏,无疑是声音诸元素中最为突出的。《绝》中更多运用了现代欧美音乐和流行节奏,更多使用了不对称节奏和奇异节奏,不纯粹追求起伏圆润优美如歌的旋律线。这样的音乐设计符合当下喜欢快节奏和时尚节拍的年轻观众,与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相契合,烘托出“玩”的主题,从而达成心灵沟通,在戏谑狂欢中享受“玩”的愉悦,凸显“玩”的意境。
总之,2009年《绝》的包装延续了前几年的基本要素,如颜色、基调、字体、音乐和人文内涵,改变的是元素组合、形式、次序和节奏。恰当处理了设计中的简与繁、动与静、雅与俗等格调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既与《绝》节目的色彩定位及文化定位和谐统一,又与冠名赞助商(雪碧)文化内涵协调融合,凸显人性魅力和诗意把握。让观众记住了“玩音乐听我的”宣传语,在简洁明快中与观众进行沟通,助推2009年《绝》的收视率再创新高。
《影视包装巨匠1》片头欣赏:http://www.zbsc.net/goods-10.html
《影视包装巨匠2》片头欣赏:http://www.zbsc.net/goods-13.html
《影视包装巨匠3》片头欣赏:http://www.zbsc.net/goods-14.html
《影视包装巨匠4》片头欣赏:http://www.zbsc.net/goods-15.html
《影视包装巨匠5》片头欣赏:http://www.zbsc.net/goods-17.html